学 校 大 事 记
时 间 |
内 容 |
1939年8月 |
学校重新筹办,并由陈毅将军命名。“光华”寓意“光复中华”。 |
1939年底 |
建立地下党支部,并在学生中发展党员。1940年秋选送部分学生参加新四军十六旅青训班学习。 |
1942年秋 |
由于叛徒告密,地下党支部被破坏,周校长和部分党员及靠拢党组织的教师被捕。 |
1942年7月 |
第一届初中学生毕业。 |
1943年10月 |
日寇侵扰溧阳,学校被迫停办。 |
1944年 |
学校于2月至12月复课。后因社会动荡,又被迫停办。 |
1947年7月 |
高中奉令停办。 |
1950年上半年 |
1949年下半年新民主主义青年团支部成立,光华中学教育工会基层委员会成立。 |
1952年4月 |
第一届学代会召开。 |
1956年9月 |
溧阳县人民政府决定:私立“光华中学”改名为公立“溧阳县第一初级中学”。 |
1958年 |
上半年一、二中合并,下半年改名为“溧阳县师专附中”。 |
1961年8月 |
由于三年自然灾害,县人民政府决定将学校改为民办,并定名为“溧城镇初级中学”。 |
1969年秋 |
县革命委员会决定将全部师生并入县中,原校舍改作缫丝厂厂房。 |
1972年1月 |
为使溧城学生就近入学,县革委会决定筹建溧城中学,狄勤松同志任筹建组组长。 |
1973年3月 |
县革委会任命狄瑞麟为校革委会主任。 |
1975年 |
学校始设高中部。1977年恢复高考后,我校考生高考成绩名列镇江地区前茅。 |
1980年 |
张松平同学高考获江苏省“文科状元”。 |
1983年— 1986年 |
1983年被评为全国体育传统项目先进集体。校领导赴京参加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先进集体表彰大会。1984、1985、1986年我校田径代表队荣获省传统项目学校田径比赛团体总分“三连冠”,男子团体总分“二连冠”。1984、1985年学校荣获“全国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先进集体”。 |
1984年秋 |
县人民政府呈报常州市人民政府,同意恢复“光华中学”校名。 |
1985年 |
4月,隆重举行复校典礼,并聘任惠浴宇、史维祥、强瑞春同志为名誉校长。上半年。虞慧群同学荣获全国中学生数学竞赛特等奖。 |
1989年 |
举行光华中学建校五十周年庆祝大会,北京校友分会敬赠陈毅元帅塑像。 |
1992年 |
获“全国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先进集体”称号,向市政府递交“学校全面改造,争创省重点中学”的报告。 |
1993年 |
被溧阳市人民政府确定为市重点中学,并被命名为“溧阳市第一中学”。制订《岗位责任制》和《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意见》。被评为“溧阳市卫生模范单位”。首届高师预科班招生。 |
1994年 |
确定近期工作目标:创建省级重点中学,市政府拨款210万元。学校完成了第一期总改工程:教学楼、总务楼、教工住宅楼。 |
1995年 |
被评为“江苏省德育工作先进学校”,市政府又拨款210万元。学校完成第二期总改工程:办公楼、校门、电缆、自来水管道及内部设施。设立“谈氏奖学金”,并首次颁奖。 |
1996年 |
建造“智隽综合楼”,教代会进一步修改《内改方案》。荣获“常州市卫生模范单位”称号。 |
1997年 |
被评为“全国群众体育工作先进集体”。改造学生餐厅、自行车库、实验楼、男女生宿舍。教代会通过《住房分配改革实施意见》。 |
1998年 |
兴建体育馆,改造田径场。被评为“常州市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学校”。申报省级重点中学,并接受验收。确定远期工作目标——努力创建国家级示范高中。高考录取本科131人。 |
1999年 |
被确认第四批省级重点高中;批准为省高水平体育运动后备人才学校;评为省电教实验学校;江苏省青少年科技特色学校。高考录取本科240人。 |